2025&http://www.sxxjw.cn/英氏控股北交所IPO:電商推廣費一年超3億,關聯股東“臨門”低價退股|界面新聞 · 證券http://www.sxxjw.cn/post/689.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p>界面新聞記者? 沈溦</p> </blockquote> <p>母嬰上市賽道或再添新員。</p> <p>去年完成新三板掛牌的英氏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氏控股”,代碼:874431.NQ)近日已完成IPO輔導,正式被北交所受理。</p> <p>作為較早涉足嬰幼兒輔食的國產品牌,英氏控股在該領域優勢較為明顯,自有“英氏”品牌市場占比靠前,還不斷擴充嬰幼兒紙尿褲、成長褲等衛生用品品類。</p> <p>產品方面,公司構建了“英氏”嬰幼兒輔食、“舒比奇”嬰幼兒衛生用品、 “偉靈格”營養食品、“憶小口”兒童食品等四大品牌矩陣。</p> <p>其中,英氏在嬰幼兒輔食方面,2022年至2024年銷售額國內市場排名第1。</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vcg/20231121/1700560772435.jpg"></p> <p>2024年,公司營收接近20億元,凈利潤超過2億元。</p> <p>不過,伴隨著電商紅利期褪去,<strong>英氏過于倚賴線上渠道的銷售模式弊端漸顯,營收明顯放緩,銷售推廣費用增長過快,侵蝕利潤率。</strong></p> <p>2022年至2024年,公司輔食產品實現營收10.3億、14.45億、15.24億,占主營比重為79.75%,82.35%,77.40%,增速放緩。</p> <p>公司第二大營收來源為嬰幼兒衛生用品,銷售收入由2.59億元上漲至3.4億元。兒童食品、營養食品增速較快,但規模仍小,2024年合計占比在5%左右。</p> <p>英氏控股?2022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12.96億元、17.58億元、19.74億元,同比增速由2023年的35.67%降至2024年的12.29%。</p> <p>2022至2024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17億元、2.20億元、2.11億元,其中2024年出現了同比下降4.36%。這主要是由于銷售費用激增。同期,公司銷售費用為4.54億元、6.02億元、7.21億元,平均銷售費用率超過35%。</p> <p>界面新聞發現,公司銷售費用增長的來源主要集中在線上渠道。</p> <p>2022年至2024年,公司線上渠道為總營收分別貢獻64.16%、66.45%、69.69%。</p> <p>與之相對應,<strong>公司互聯網平臺推廣費近三年分別達到1.51億、2.15元和3億元。三年年均增速達到近40%。2024年平臺推廣費占到銷售費用的比重已經提升到41.6%。</strong></p> <figure class="content-img-focus img-focus"><img alt="" src="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630/4b268fdf2ac2a34b04b33e02c6ee2642_a700xH.png"> <figcaption>英氏控股銷售費用構成? ? ? 來源:招股說明書</figcaption> </figure> <p>據了解,平臺推廣費主要為在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使用萬相臺、京準通、巨量千川等推廣工具產生的支出。</p> <p>對于在平臺推廣費方面的過快增長,公司給出三方面解釋:</p> <blockquote> <p>1、互聯網線上流量增速放緩,線上商家的促銷推廣競爭日趨激烈,促銷推廣成本有所上升;</p> <p>2、為保持在天貓等頭部電商平臺的曝光度以及強化品牌效應,公司豐富了推廣的方式,加大對核心品類與新品類在各個平臺的投入力度與廣度;</p> <p>3、積極布局抖音等電商平臺。</p> </blockquote> <p>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平臺使用費及傭金分別為4648.52萬元、8113.33萬元和1.12億元。</p> <p>與營銷推廣費用等著并不相稱的是英氏控股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各期研發費用僅為552.98萬元、921.24萬元和1714.83萬元,<strong>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43%、0.52%和0.87%</strong>,不論是與輔食同業公司湯臣倍健(300146.SZ)、貝因美(002570.SZ),還是嬰兒衛生用品企業百亞股份(003006.SZ)、可靠股份(301009.SZ)相比,費用率均大幅落后。</p> <p>“嬰幼兒輔食賽道目前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出生率下降導致的原有市場萎縮,二是代工企業泛濫,產生了一系列品控問題。”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頭部嬰幼兒輔食企業增長情況來看,近年來產品滲透率正在增長,但同時由于存量市場有限,造成了競爭加劇。</p> <p>而品控方面,朱丹蓬認為其將是后續企業形成護城河的關鍵點,“英氏控股在國內嬰幼兒輔食領域應該說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規模優勢和粉絲效應。”</p> <p>盡管已是國產品牌生產能力翹楚,英氏控股仍較為依賴代工貨源,近三年委托生產產品金額分別為2.06億元、3.39億元和4.17億元,占各期采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39.83%、52.22%和55.10%。主要代工產品均為嬰幼兒輔食。</p> <p>代工的品控造成的投訴現象不在少數,無論是黑貓投訴還是社交媒體上都有消費者反映產品質量問題,例如英氏的小饅頭、磨牙棒、餅干等產品存在異物等。</p> <p>此次IPO擬募集資金約3.34億元,計劃用于湖南英氏孕嬰童產業基地(二期)創新中心建設項目、嬰幼兒即食營養粥生產建設項目、產線提質改造項目、全鏈路數智化項目,以及品牌建設與推廣項目等。</p> <p>另一項值得玩味的現象是,在確定登陸北交所前,公司多個股東“低價”退股。</p> <p>根據招股書,2025年1月22日,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南京星納亦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公司股份1126.88萬股、高新匯利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公司241.50萬股,轉讓價格均為14.90元/股。</p> <p>招股書顯示,南京星納亦早在2022年以12.4225元/股的價格增資入股,南京星納亦背后實際控制人汪建國同時控制了英氏控股的客戶——孩子王,且南京星納曾提名王子豪為英氏控股董事,不過王子豪目前已離任。</p> <p>此后的2025年4月15日,公司股東蘇州祥仲和南京祥仲,雙雙通過大宗交易方式轉讓持有的所有公司股份,轉讓價格均為14.90元/股。這部分股份的接盤方為創業板公司可孚醫療(301087.SZ),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可孚醫療直接持有公司1.07%的股份。</p> <p>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直到英氏控股6月初停牌,公司市值已突破90億元大關,折合每股價格60元左右。</p> <p>就在上市前夕,包括大客戶在內的股東為何“低價”退出,界面新聞記者多次致電英氏控股,截止發稿未能收到回復。</p> <p>目前英氏控股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文斌,董事、副總經理萬建明,董事、副總經理彭敏合計控制52.02%的股份,三人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為共同實際控制人。</p> <p>5月23日,公司發布一季報,一季度營收5.4億元,同比增長12.29%,歸母凈利潤8116.93萬元,同比增長5.36%。</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8:16:02 +0800代建行業進入低增長階段,“好房子”成為破局關鍵|界面新聞 · 地產http://www.sxxjw.cn/post/688.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class="author" data-type="1"><p><span>界面新聞記者 | </span><span class="author_name">王婷婷</span></p></blockquote> <p>“今年的代建市場比去年還要難一點。”</p> <p>房地產代建行業在經歷2021年至2023年的高速增長后,隨著代建企業爭相入局,2024年行業步入規模增速放緩、企業格局分化的新階段。2025年,代建行業正面臨一場激烈的市場份額之爭。</p> <p>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25年一季度代建新增規模TOP20企業的新增簽約建筑面積同比僅增長6%,相較2024年同期的17%大幅下滑,已顯現行業整體“失速”態勢。而且,2024年代建企業的新增建筑面積總量接近2.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約27%,較前三年也大幅放緩。</p> <p>在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因競爭加劇、土地出讓面積下降等原因,行業整體毛利率正遭受下滑。綠城管理作為頭部企業代表,2024年也是增收不增利,歸屬于公司擁有人的凈利潤為8.01億元,同比下降17.7%。隨著競爭者入局,綠城管理的代建費用正在降低。</p> <p>業內認為,盡管行業暫時承壓,但長期發展仍具潛力。旭輝建管總裁劉冰洋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數據來看,房地產行業總的銷售額在下降,換句話來說,代建行業在整個房地產領域的滲透率實際上在上升。</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615/866a4f3f56bd37181bb6a5fc596d3398.jpeg"></p> <p>更重要的一點是,打造“好房子”正成為代建行業突破困局、開拓新賽道的關鍵所在。</p> <p><strong>代建行業從“紅海變藍海”</strong></p> <p>“地產的盡頭是代建。”</p> <p>據克而瑞統計,2024年已有超百家房企涉足代建業務,銷售額百強房企中,進軍代建領域的企業占比高達約80%。行業里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幾乎全部入局代建。</p> <p>然而,經過3年的快速、“野蠻”的擴張期,代建賽道在企業競相進駐并持續搶奪市場份額、競爭加劇之下,逐步走向平穩分化與重新洗牌、出清的新階段。</p> <p>代建增速放緩,行業從“紅海變藍海”。</p> <p>克而瑞研究認為,代建行業進入平穩發展期的主要原因有,宏觀經濟環境未有顯著提升,市場信心與預期仍在緩慢修復。其次,行業競爭加劇令代建企業拓展新項目的難度不斷加碼。此外,與代建相關政策利好兌現后迎來短期不確定性。</p> <p>在劉冰洋看來,代建行業已從“1.0”階段進入了“2.0”階段。“1.0就是隨著這個行業的高歌猛進,大家做房地產怎么做都對;但到了2.0之后,隨著市場調整,很多房企主動或被動進入到代建這個領域。”</p> <p>更多的參與者進入代建行業,不單單是競爭越來越激烈。劉冰洋認為,行業目前面臨的更多問題是,對于一家代建企業而言,操盤難度在增加,對其破題的能力、服務的能力以及價值兌現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p> <p>另外,代建行業仍然是不成熟的行業,處于早期階段。劉冰洋表示,不成熟在于行業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評價標準,沒有明確的市場準則,都在摸索。</p> <p>“其實現在很多甲方/委托方以及業主方都在探索,政府相關部門也在摸索,包括像房協成立的代建分會,也在整合資源摸索。到底這個行業該怎么定義,怎么評價,包括用怎樣的方式取費是合理的等,都會逐步完善。”</p> <p>劉冰洋指出,房地產行業依然還處于調整陣痛期,所以操盤難度在變大,委托方入市意愿也受到影響,再加之過去2-3年,代建行業高歌猛進,無論是小民營開發商還是城投企業,在市場較困難且自己還不具備開發能力的情況下,選擇代建。</p> <p>“但在這期間,很多項目可能并沒有實現當初的預期,這也會影響潛在委托方入市意愿,增加了擔憂。”</p> <p>行業從“藍海”變成“紅海”,并不意味著沒有機會。在劉冰洋看來,代建行業依然有很大的市場容量空間,只是可能參與的主體會越來越多,隨著代建的滲透率提升,每家代建企業在行業的市場份額也會出現很大分化。</p> <p>旭輝建管從關注簽約量到重視簽約質量。劉冰洋表示,“經過前期的孵化和培育,旭輝建管的簽約量和在管面積有了一定市場規模,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做了一些經營邏輯上的調整,從原來想要一定的市場規模、保留住優秀團隊,到現在更關注簽約質量。”</p> <p>簽約質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凈代建費,當行業普遍面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旭輝建管的毛利有所提高;從項目啟動率來說,今年新簽項目基本能夠如約按時啟動,其實也是對項目篩選和甄別的標準要求更高。</p> <p>2025年代建行業進入低增長階段,劉冰洋認為,企業要想在這個行業長期發展,至少要滿足五個因素。</p> <p>首先是品牌,品牌意味著在甲方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做出來,都是一點一滴兌現,不斷通過服務來展現出來。第二是能力,代建行業需要多元化解題能力,包括住宅開發、商辦、場館、長租公寓、養老,以及AMC金融類等。</p> <p>第三點是團隊,團隊的文化,團隊服務的意識在委托方心目中很重要;還有關系,要在一個地區發展,必須構建各類、各層次的關系,才能夠觸達到項目和客戶;最后是資源,多維度的如供應鏈資源、一些財投、金融機構等。</p> <p><strong>“好房子”成代建行業破局關鍵</strong></p> <p>隨著房地產市場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消費者對于住房品質的要求日益提升,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轉變。</p> <p>“好房子”開始成為房地產行業破局的關鍵。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5月1日,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正式實施,為“好房子”建設定下底線要求。</p> <p>6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出,要扎實有力推進“好房子”建設,納入城市更新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在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p> <p>如今,不僅是頭部品牌房企對“好房子”標準建設集體發力,代建企業也正試圖通過“好房子”重構行業商業邏輯。</p> <p>市場早已不缺房子,但缺少“好房子”。</p> <p>劉冰洋告訴界面新聞,類似第四代住宅及其他一些創新的“好房子”產品能夠帶動市場已經形成共識,各個地方的主管部門對此持開放心態,積極研究產品研發和規劃審批,企業與相關部門協同研究,這為行業帶來了新機遇。</p> <p>“好房子一定會有好的去化,我覺得這個是成正比的。”劉冰洋認為,目前全國很多城市都面臨市場挑戰,如果一個地區的市場沒有需求,那么建再好的房子也賣不掉,因此要做市場判斷,要在有需求的地區研發好房子。</p> <p>在蘇州市場,四代宅、低密洋房等產品的成交表現也明顯優于普通樓盤,“好房子”的市場需求潛力較大。</p> <p>比如位于蘇州相城區的蠡棠森嶼,今年4月首開就售出6.3億元,均價3.3萬元/平方米。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該項目位居今年5月蘇州改善項目銷售金額、套數、面積三項榜首。</p> <p>在劉冰洋看來,四代宅不僅是一種產品形式、生活方式,也是代建企業面臨開發難題時的一種解題思路。當委托方高價拿下的地塊,按傳統開發邏輯打造產品將面臨虧損時,四代宅可以通過產品價值升級,有效助力項目實現盈利目標。</p> <p>政策端對于“好房子”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大。此前,在蘇州發布的《關于改善提升住宅品質的若干指標優化政策》中,特別提到優化住宅陽臺等半開敞空間的容積率計算規則,允許多層以上住宅每戶設置空中庭院,面積不計入容積率。</p> <p>所以,對于代建企業而言,還要根據不同的地域,針對性制定好房子的標準。劉冰洋向界面新聞表示,“賣3萬元/平方米的好房子和賣1萬元/平方米的好房子,它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要因地制宜。”也就是不同地區、不同面積、不同價位都可以有不同的“好房子”。</p> <p>據了解,目前旭輝建管的第四代住宅項目已經在6個城市落地,后期旭輝建管也將發布自己的“好房子”標準,包括新的工藝、新的材料、新的技術,同時在在管項目中落地。</p> <p>隨著全國推廣“好房子”建設,越來越多的代建企業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在產品設計、施工質量、配套設施等方面下足功夫,開始打造具有差異化優勢的 “好房子”。</p> <p>比如藍城通過低碳技術、智慧社區系統、全齡友好設計等,將“好房子”概念落地;龍湖龍制造也嘗試接住“好房子”的紅利,積極引入數字化技術,實現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的全流程提效;綠城管理基于綠城中國“好房子”體系,發布確幸社區產品體系2.0、確幸工坊2.0體系等,提升產品力。</p> <p>在代建行業進入“低增長”的當下,“好房子”無疑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方向。但對于代建企業來說,還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加強品牌建設,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認可,才能在這條新賽道上實現突圍。</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8:00:02 +0800基本面 | 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升至6.1%,消費支出增速9%由負轉正|界面新聞http://www.sxxjw.cn/post/687.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p><img alt="" class="img-focus" src="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0117/170546355373343500.jpg"></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7:48:07 +0800Manus多平臺賬號清空,官網顯示“地區不可用”|界面新聞 · 科技http://www.sxxjw.cn/post/686.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p>7月11日,界面新聞注意到,通用AI智能體公司“Manus”的官方微博和小紅書賬號的內容均已清空。</p> <p><img alt="" class="img-focus" src="https://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11/175221641377268100_a700xH.jpg"></p> <p>與此同時,打開Manus的官網發現,其官網首頁顯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區不可用”,而此前為“Manus中文版本正在開發中”。</p> <p><img alt="" class="img-focus" src="https://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11/175221631628753300_a700xH.png"></p> <p>Manus近期因大規模裁員的傳聞而再度引發外界關注。據澎湃新聞7月8日報道,Manus方面對此回應記者表示:“基于公司自身經營效率考量,我們決定對部分業務團隊進行調整。公司將繼續專注核心業務發展,提升整體運營效率。”</p> <p>此前,社交平臺上信息顯示,Manus近期對旗下部分國內業務進行裁員,并將核心技術人員遷往新加坡總部,公司目前在中國區的員工總數為120人左右。今年6月,Manus產品負責人張濤曾公開表示,公司已把總部從中國遷至新加坡。</p> <p>Manus在今年3月初突然一夜爆火,在官方的演示視頻中,Manus展示了AI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面——令AI完成簡歷篩選、房產遴選、股票分析,高度自動化的結果輸出非常流暢。</p> <p>爭議也隨之而來,Manus被質疑“饑餓營銷+套殼炒作”。由于Manus采用邀請內測的限制,很多用戶無法體驗到該產品,而其使用邀請碼一度被炒至5萬元。</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11/17522159074970000.jpg"></p> <p>3月11日,Manus宣布與阿里通義千問團隊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通義千問系列開源模型,致力于在國產模型和算力平臺上實現Manus的全部功能。Manus方面表示,目前兩家技術團隊已展開緊密協作,共同致力于為中國用戶打造更具創造力的通用智能體產品。</p> <p>據藍鯨新聞7月10日報道,Manus將與阿里通義千問合作開發中文版一事,Manus一員工稱“不會繼續推進”。</p> <p>Manus背后的公司BUTTERFLY EFFECT PTE. LTD. 成立于2023年8月2日,在內地關聯公司有北京蝴蝶效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紅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且兩公司均在武漢設有分公司。</p> <p><span>據天眼查統計,Manus AI共完成了4輪融資,投資者包括真格基金、騰訊投資、紅杉中國等。今年5月14日,Manus發文稱,針對有媒體關于“Manus母公司擬以15億美元估值進行融資,規模1億美元”的虛假消息,公司特此嚴正聲明:此消息嚴重失實,目前公司正專注產品研發和用戶體驗。對于此虛假消息可能造成的侵害,公司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 ?</span></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7:16:04 +0800界面人物No.1|“東北雨姐”,極速墜落|界面新聞 · 中國http://www.sxxjw.cn/post/685.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class="author" data-type="1"><p><span>界面新聞記者 | </span><span class="author_name">蔡星卓</span></p><p><span>界面新聞編輯 | </span><span class="edit_name">劉海川</span></p></blockquote> <p>斥巨資購買的那棟電商樓還在,“東北雨姐”不見了。</p> <p>人們說,這棟樓花了她一千多萬元。她的身邊人告訴界面新聞,這幢大樓實際花了她約1800萬元,“貸了1200多萬,要還到2027年”。</p> <p>“紅薯粉條”售假事件后,這里晝夜寂靜。雖然關鍵的名字被蓋上了薄薄的紅布,風一吹還是能透出“雨姐”的輪廓。</p> <p>“東北雨姐”消失后,媒體記者和網友都想來碰碰運氣,試圖在這個僅有30萬人口的東北縣城里尋找她的蛛絲馬跡。在本溪縣磨石峪村的一個農家小院——她后期的大多數視頻都在這里拍攝完成,人們發現院門緊鎖,小院空無一人。事實上,這并非她的家。鄰居說,2023年,她和團隊租下了這里的幾間雜物間和屋后的田地,租期4年,租金共2萬元。</p> <p>出事后,雨姐來過兩次,“收拾院子”。紅火時,總有粉絲前來拜訪,其實現在也一樣——多數人帶著獵奇和“蹭流量”的心態。不僅是雨姐。就像這個網絡快速消費的縮影,一些人來,一些人走,一些人紅了,一些人極速墜落。</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1020/172942532417903600.jpeg"></p> <p>墜落如此之快,以至于他們似乎都來不及參悟一個道理:何以為紅?</p> <h4>“雨姐”是誰?</h4> <p>來自蘇州的張亮從沒去過東北的農村,不過他已經能夠熟練跟唱“東北雨姐”視頻里的背景音樂《大東北我的家鄉》。從2023年6月開始關注雨姐,他總結發現,從陰歷2月的醬塊,到5月的槐花餅,再到冬月初一的殺豬菜,雨姐幾乎每條視頻都是“忙活一件什么事”和“做一道當地時令菜”。張亮說,雨姐做東北農家菜有著自己的節奏,“一勺豬油下去一頓炒,加水以后一通燉”。</p> <p>東北元素滲透進了“東北雨姐”視頻的每一幀,比如濃重的東北口音、印著東北大花圖案的棉襖和圍裙,以及雨姐被“老蒯”(其夫白國輝)襯托出來的彪悍個性。根據數據顯示,“東北雨姐”抖音視頻觀眾的畫像為女性、24-40歲、二線城市人口居多,“Gen Z”人群(1995-2005年之間出生的人群)居多,集中在遼寧、山東、河北等省份。截至2024年9月22日,“東北雨姐”粉絲量超2400萬,屬于頭部達人。</p> <figure class="content-img-focus img-focus"><img alt="" src="https://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1018/172924791325324200_a700xH.jpg"> <figcaption class="caption-align-left">2024年10月13日,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小市鎮街景,縣城里的任何角落幾乎都能看到山。每年的10月,大批游客專程到此欣賞山景與紅葉。</figcaption> </figure> <p>界面新聞調查發現,“東北雨姐”本名常小雨,與生于1978年的丈夫白國輝同齡。“雨姐小前兒(小時候)是窮苦孩子,沒爹沒娘。”白國輝曾在直播時提及雨姐的童年,她3歲時喪父,9歲時母親改嫁。為了改嫁更為順利,母親隱瞞了雨姐的存在。其親友徐君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母親改嫁后,雨姐跟著奶奶長大,“生活貧苦”。另外,雖然擁有本溪市戶口,在平房中長大的雨姐還是個農村人。徐君說,小學畢業后,雨姐只念了一個月的中學便中途輟學。</p> <p>徐君回憶,丈夫白國輝大約是在雨姐18歲時與她相識的。那時的雨姐正在一個包吃包住的飯店打工,每個月有50塊錢零花錢,領不到什么報酬。相識的第二年,兩人開始一起做一些小買賣。開始拍短視頻和做直播帶貨前,兩人幾乎“什么都干過”,雨姐在工廠里上過班,也擺過地攤。</p> <p>一些本地人對她的經歷略知一二。燕東集貿市場位于本溪縣縣城小市鎮的春光路,根據本地人的描述,這里以前是縣城唯一的集貿市場。1990年代,本溪縣人徐梅在這個集貿市場見過雨姐,那時雨姐大概十來歲的樣子,梳個馬尾辮在市場里晃來晃去,“像假小子一樣”。集貿市場另一攤販告訴界面新聞,他在千禧年左右見過雨姐在市場外的露天區域出攤。在市場露天區域賣了十二三年羊肉的攤販回憶,七八年前他曾見過雨姐在露天區域擺攤,豆腐、糧食等“什么都賣”。</p> <p>一位當地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雨姐出名前,他跑車時在縣城街道上看到過雨姐兩三次,在他印象里,那時的雨姐就是一個玩快手、拍段子的,獨特的“女漢子”頭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位司機告訴記者,幾年前,雨姐開始拍攝短視頻后,他曾多次目睹雨姐在當地某飯莊出沒。那時,飯莊已有成熟的運營團隊,他猜測雨姐是在跟著學習如何做短視頻。</p> <p>當地人說,就像視頻里那樣,雨姐有著“男人”一樣的樣貌、“直來直去、大大咧咧”的性格,并且能吃苦。當然,雨姐此前的形象挺正面,不少當地人會提起2024年8月她馳援葫蘆島建昌暴雨災區的事情,也有不止一人提到,雨姐曾給他們認識的縣里的貧困戶送去米和面。</p> <figure class="content-img-focus img-focus"><img alt="" src="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1018/17292442507358600_a700xH.jpg"> <figcaption class="caption-align-left">10月13日,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小市鎮,燕東集貿市場外的攤販。</figcaption> </figure> <p>雨姐與丈夫育有一子,關于兩人生活中的相處,雨姐親屬方然告訴記者,雨姐的丈夫性格相對內向,兩人“感情很好”。“視頻里什么樣,現實中就什么樣。”“老蒯”是民間東北話對老年妻子的稱呼,在雨姐視頻中用來稱呼丈夫白國輝,據方然介紹,雨姐的婆婆就總是用這個詞稱呼雨姐的公公。</p> <p>雨姐將拍攝地搬到磨石峪村時,已經積累了幾百萬粉絲。磨石峪村村民陳玲玲告訴記者,若住在小院,雨姐的一天從早上六點就開始了。喂雞、整柴火……村民說,雨姐連著小院租下來的還有后面的三、四畝地,干農活的同時,雨姐和團隊成員就用手機拍拍段子。</p> <h4>塌房</h4> <p>雨姐的視頻里,東北的農村生活歲月靜好,但很快,2024年9月,急劇的變化集中沖擊著她。</p> <p>9月4日,東北雨姐發布的盤錦螃蟹豐收視頻被質疑擺拍造假。9月23日,打假博主“大娃”“灰燼”爆料,稱東北雨姐直播間中售賣的“純手工”紅薯粉條里未檢出紅薯基因,只有木薯基因。此外,打假博主還稱在維權時遭東北雨姐毆打。此事引起軒然大波。</p> <p>打假博主最初來到雨姐小院的時候,村民陳玲玲就在旁邊。她說,院子里發生沖突后,警察來到現場。事發之后,陳玲玲每天都會在網絡平臺上看到外界的風言風語。她會在自己認為不實信息的視頻下留言,“有時候我都跟著著急上火”。</p> <p>最終,據10月12日的報道,因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有關部門擬定對雨姐傳媒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并責令雨姐傳媒暫停經營限期整改,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同天,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發布道歉聲明。有媒體報道稱,10月12日晚,<span>“東北雨姐”的客服處稱團隊已啟動對購買問題粉條消費者的退一賠三工作。</span></p> <p>就在同一天,打假博主“蛙哥出擊”又曝出“東北雨姐”售賣的油污凈疑似虛假標注、“缺斤少兩”。“看到同行遭受了不公對待,我開始介入,從粉絲的爆料線索和請求中,雨姐售賣的油污凈引起了我的注意。”“蛙哥”告訴界面新聞,油污凈的單鏈接銷量約為187萬,他在商品鏈接下發現了1.5萬條差評。隨后,他與消費者同時向不同的檢測機構寄出了2套樣品,并于2024年10月16日在網絡平臺公布了檢測結果,顯示油污凈短缺量為9.4%-12%,為“不合格產品”。“蛙哥”稱,他將據此檢測結果向廠家屬地市監局進行舉報。</p> <p>在“蛙哥”看來,作為帶貨網紅,雨姐起到了“代言人”的角色,因此對產品質量問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打假對象是千萬級網紅,這間接起到了將打假結果傳播更為廣泛的效果。打假博主“灰燼”在自己的視頻中稱,之所以選擇打假網紅,是因為網紅“影響力高、銷量大,可是他們沒有承擔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根據“蛙哥”的經驗和觀察,雨姐團隊對直播帶貨的問題處理,與其在拍攝短視頻的強大功力“天差地別”,不足主要體現在品控、售后和公關方面。</p> <figure class="content-img-focus img-focus"><img alt="" src="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1018/172924600514664000_a700xH.jpg"> <figcaption class="caption-align-left">10月12日,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磨石峪村,雨姐小院中,她與“老蒯”的海報。</figcaption> </figure> <p>接二連三的打假事件給“東北雨姐”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紅薯粉條”事件后,“東北雨姐”抖音賬號粉絲開始驟減。2024年9月23日,其粉絲量單日減少3.5萬,9月24日單日減少12.6萬,隨后每天減少幾萬至十幾萬粉絲不等。截至2024年10月16日,對比9月22日的粉絲數量,其粉絲總數共減少超200萬。</p> <p>這些日子,網紅屆紛爭不斷。“三只羊”因虛假宣傳被罰、“小英一家”也被質疑人設造假。看到頂流網紅頻頻“翻車”后,張亮覺得雨姐的“塌房”也在意料之中,當然,這涉及食品問題。他有些氣憤。畢竟,本溪現在的名人并不多,雨姐夫婦也確實獲利頗豐。天眼查顯示,截至2024年10月19日,常小雨(東北雨姐)名下僅有遼寧雨姐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為存續狀態。另外,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其丈夫白國輝擁有30家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其中25家成立不滿一年,版圖涉及商貿、傳媒、廣告策劃、電商直播等。</p> <p>事實上,雨姐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同時,并沒有選擇與官方走得更近。“有時候電話都不接。”一名本溪官方人士感嘆。</p> <p>2024年10月14日,本溪縣電子商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玉波告訴記者,雨姐與各直播平臺自行合作,他們對更多細節并不知情。對于雨姐是否對本地的地方形象造成影響,本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孟振告訴記者,雨姐事件只是個例,對本地旅游等產業未產生太大影響。</p> <p>2015年,本溪縣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2017年示范縣建成,雨姐新買的大樓曾經被“農村淘寶”使用。王玉波說,本地主播進行直播更多是自發行為,本溪縣目前并未對本地電商網紅進行統一管理,后期是否有相關計劃也“不敢妄說”。“我們只有服務職能,沒有監管職能。”</p> <h4>千萬粉絲背后</h4> <p>從不會拍視頻到成為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雨姐和“老蒯”只花了兩年多時間。</p> <p>徐君回憶,2017年,雨姐夫婦租了村里的12畝地,準備建采摘園,種植當地特產“圓棗子”(東北土話,指軟棗獼猴桃)。2019年左右,有網紅幫雨姐夫婦賣圓棗子,二人開始看好短視頻與直播行業。2021年1月,雨姐夫婦正式入駐快手平臺,嘗試通過拍攝農村題材的短視頻來吸引粉絲。由于快手平臺一直“沒啥成就”,2022年2月,夫婦二人和團隊轉戰抖音。雨姐團隊成員沈琴回憶,2022年12月,“東北雨姐”的《磨湯子》視頻讓她明顯感覺到雨姐火了,“一天漲了上萬粉絲”。</p> <p>上海直播電商協會嘉定分會長、短視頻流量大數據分析師孫博文告訴界面新聞,快手和抖音的規則不同。“抖音平臺其實非常尊重廣告流量學。通過一些社群營銷和內容營銷,抖音形成了一個全覆蓋的流量轉化平臺。幾乎所有人都會用抖音,但不一定所有人都用快手。”</p> <p>網絡平臺數據顯示,“東北雨姐”在2022年末至2023年初粉絲量增長迅速,只用約50天時間,其粉絲量就從約100萬漲至超500萬。2023年4月,雨姐在抖音平臺第一次正式直播。2023年4月4日開播的三場直播共吸引觀看人次超2000萬,商品覆蓋從食品、服裝到日用百貨、護膚品等幾十種品類,單場銷量約為10-25萬件,客單價在40-70元之間。2023年,“東北雨姐”團隊共直播50場,其中帶貨場次有43場,上架商品超600件,場均銷售額在250萬至500萬之間。2024年2月,“東北雨姐”突破2000萬粉絲大關。</p> <p>孫博文認為,網紅在最開始時大多依靠運氣,但做到頭部網紅級別,最主要的是找到了平臺運營的流量公式。在他看來,東北人先天具備成為網紅的潛質,具體到“東北雨姐”,他們的影響力不僅來自極具傳播力的東北口音與方言、帶有反差感的形象,還依靠了人們對農村生活的共情,以及“簡單粗暴”、非辯證性的內容。</p> <figure class="content-img-focus img-focus"><img alt="" src="https://img3.jiemian.com/101/original/20241018/172924781595951400_a700xH.jpg"> <figcaption class="caption-align-left">10月11日,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紅薯粉條”事件后,這里大門緊鎖。</figcaption> </figure> <p>雨姐身上的另一處“東北特色”來自于“徒弟”文化。拍短視頻后,雨姐開始陸續“收徒”,在抖音平臺上,他們在自己的名字前用“雨姐家”作為統一前綴。對于雨姐來說,這些“徒弟”在現實中不都是新面孔,沈琴說,包括目前粉絲超過90萬的“雨姐家大寶貝”在內,有好幾人原本就是雨姐生活中的姊妹或兄弟,只有“蓋蓮子”和“大亮子”是從外地慕名而來。</p> <p>沈琴透露,雨姐視頻的劇本大部分由初中未畢業的白國輝和雨姐親自操刀,遇到不會的問題,兩人“就靠問”。2022年年底左右,雨姐夫婦開始拓展團隊,招來2人負責攝像和剪輯,他們一個是業余愛好者,還有一個此前在當地有拍攝婚禮的經驗。沈琴說,這些人剛上手時,還是白國輝自己“手把手教”的。與外界的一些傳言不同,沈琴透露,雨姐團隊拍攝的視頻沒有什么專業設備,基本都是用手機完成。</p> <p>2023年4月4日的第一場抖音直播過后,雨姐夫婦短暫雇傭了一個來自杭州的團隊做選品、賣貨、運營等相關工作。團隊想讓雨姐和白國輝都穿上西服,直播間也要“弄得漂漂亮亮的”。沈琴曾聽白國輝說,他覺得團隊雖然看上去“挺專業”,但并不適合自己和雨姐,過了2個月便終止了合作。</p> <p>后來,雨姐團隊逐漸發展到50多人,除了10人左右的“徒弟”,拍攝和剪輯發展到4人,其余還包括客服、會計、保潔人員等。不過在選品、公關和法務方面,沈琴說,雨姐團隊沒有配置專門的人員,“徒弟”們也依附于雨姐的團隊,并沒有獨立運作。</p> <p>“網紅的誕生有專業團隊固然好,沒有也可以。”關于短視頻與直播團隊,孫博文表示,這個年輕行業中所謂的“專業”團隊并非外界認為的“正規軍”。換言之,他們更像是“游擊隊”,不需要較高的學歷或是對口的專業背景。雖然依靠的是“野路子”,但這些團隊總能依靠獨家戰術“打勝仗”。比如,在孫博文看來,雨姐團隊從快手轉戰抖音,也是基于不同平臺擁有不同規則的考量。</p> <p>2000萬粉絲是什么概念?用沈琴的話說,雨姐夫婦可能“沒考慮過、想象不到這意味著什么”。私下聊天時,沈琴曾聽白國輝說,拍段子的這幾年里,他和雨姐“頭發白了許多”。她還提到,在白國輝看來,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現在的名氣和高度。</p> <p>沈琴告訴記者,截至目前,雨姐團隊還在繼續處理紅薯粉條的售后工作。那個暫時擱置的直播大樓,在雨姐原本的規劃中,本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把那些打算去南方打工的人留在東北。目前,雨姐對它沒有更長遠的計劃。</p> <p>沈琴說,出事之后,自己曾聽白國輝說過,他們“本來也是個老百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p> <p>?</p> <p><em>*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徐君、徐梅、方然、陳玲玲、沈琴均為化名。</em></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7:00:03 +0800AI制藥公司英矽智能三度遞表港交所|界面新聞http://www.sxxjw.cn/post/684.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class="author" data-type="1"><p><span>界面新聞記者 | </span><span class="author_name">唐卓雅</span></p><p><span>界面新聞編輯 | </span><span class="edit_name">謝欣</span></p></blockquote> <p>5月8日晚間,英矽智能更新招股書,這已經是其第三次遞表港交所。</p> <p>2023年6月、2024年3月,英矽智能曾兩次遞表,但均因未能在半年內通過聆訊而失效。另外,英矽智能2023年11月10日曾獲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擬發行不超過7089.05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截至目前備案通知書也已失效。</p> <p>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早起步于美國,并于2019年在中國香港設立總部。</p> <p>在最新一版的招股書中,英矽智能稱其借助開發平臺Pharma.AI生成超20項臨床或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階段資產,其中3項授權給國際藥企,合約價值超20億美元。</p> <p>其中,英矽智能的核心產品ISM001-055是TNIK的強效選擇性抑制劑,作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潛在治療方案,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階段。2023年2月,ISM001-055已獲得FDA(美國食藥監局)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英矽智能預期2025年上半年就腎纖維化治療提交IND申請,并于2025年下半年就吸入型ISM001-055用于IPF治療提交另一項IND申請。</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509/174677345444860900.jpg"></p> <p>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有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尼達尼布(Nintedanib)兩款IPF治療藥物獲批,但臨床效果有限。并且,吡非尼酮的專利已到期,山德士等多家制造商已上市吡非尼酮仿制藥。尼達尼布仿制藥預計分別于2026年、2029年在中美兩地上市,屆時尼達尼布相關專利將到期。目前,全球已有近300種IPF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其中200種為小分子藥物,16款候選藥物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而ISM001-055仍在臨床II期,競爭激烈。</p> <p>近幾年,英矽智能不斷完成新的授權合作,營收處于增長狀態。2022年至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3014.7萬美元、5118萬美元、8583.4萬美元。</p> <p>英矽智能的業務模式包括管線藥物開發、藥物發現服務及軟件解決方案服務。其中,藥物發現及管線開發服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至2024年分別占總收入的95%、93.4%、92.9%。</p> <p>不過,英矽智能尚未盈利,2022年至2024年分別虧損2.22億美元、2.12億美元、1709.6萬美元,虧損逐步收窄。同期,英矽智能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2.08億美元、1.77億美元、1.26億美元。英矽智能在招股書中稱,其擁有足夠的營運資金以應付當前需求及最少12個月內的需求。</p> <p>僅靠授權合作賺的錢遠不足以支撐英矽智能的研發。今年年初,英矽智能完成了1.1億美元E輪融資,截至目前已完成9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5億美元。在E輪融資結束后,英矽智能的估值達到了13.305億美元。</p> <p>此番港股上市若成功,英矽智能計劃將資金用于關鍵臨床階段管線候選藥物的進一步臨床研發、開發新的生成式AI模型及相關的驗證研究工作、進一步開發及擴展自動化實驗室、為早期藥物發現及開發的研發提供資金及一般營運。</p> <p>不過,英矽智能已經兩次遞表港交所,均未在有效期內通過聆訊。新一輪融資后,英矽智能又引入了不少新的投資者,或能為此次港股上市帶來新的轉機。</p> <p>實際上,在英矽智能之前,已有AI制藥公司登陸港交所。2024年6月,晶泰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港股18C(“18C”是港股上市的特殊標準之一,專門為特專科技公司設計)上市公司,晶泰科技也被稱為“AI制藥第一股”。</p> <p>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分別可以代表當下AI制藥公司的兩種商業模式。英矽智能所處的AI+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賽道以自主研發創新藥物為核心,類似于傳統的創新藥公司,覆蓋了藥物發現及研究的整個過程,打造從靶點發現、分子設計到臨床試驗的全鏈條AI驅動研發體系。這類企業通常以管線產品的成功上市或授權為主要盈利點。</p> <p>晶泰科技所處的AI+CRO賽道以向制藥公司提供服務為主要模式,類似傳統的CRO公司,主要利用AI技術,為藥企提供從靶點發現到確定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的一體化藥物研發服務。2021年,晶泰科技受輝瑞委托參與新冠口服藥物Paxlovid的開發,通過將預測算法與實驗驗證相結合,僅用6周時間就幫助輝瑞完成了藥物晶體結構確認。</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6:16:02 +0800獨家|旭輝境內債重組方案升級:抵債信托份額提至40元,留債期限大幅縮短|界面新聞 · 地產http://www.sxxjw.cn/post/683.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class="author" data-type="1"><p><span>界面新聞記者 | </span><span class="author_name">王婷婷</span></p></blockquote> <p>7月8日,界面新聞記者獨家獲悉,民營房企旭輝控股集團(08884.HK)境內債務重組方案得到全面升級。</p> <p>旭輝要“活下去、站起來”,完成境內外信用債重組是重要前提。繼5月23日旭輝公布境內債重組方案框架后,時隔一個多月,旭輝再次拿出更大的誠意和自救決心,對境內債方案的各項條款進行了全面優化。</p> <p>界面新聞了解到,對比之前方案,此次境內債優化方案增加同意費條款,是目前公布境內債方案中第二家設置同意費條款的房企。</p> <p>具體而言,針對全部議案均同意的投資人,給予0.2%同意費,即表決通過后30個交易日內按面值兌付其同意張數的0.2%(利息豁免,兌付后注銷)。</p> <p>在現金回購選項,將現金上限提升至2.2億元,回購價格提升至債券面值的20%,獲配該選項的債券面值上限仍為11億元。對比之前的方案,購回價格提升2%,現金上限增加0.2億元。</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07/175186507659951400.jpeg"></p> <p>針對股票選項,預計增發股票數量提升為不超過10.2億股,每一證券賬戶間接持有經濟收益權的定增股票股數計算方式不變,獲配該選項的債券面值上限提升至15億元。根據之前的方案,定增股票上限為6.8億股,選項上限為10億元。</p> <p>針對以資抵債選項,每百元面值債券置換信托份額數量從之前的36元提升至40元;取消劣后級信托份額的設置,信托份額全部由投資人持有;獲配該選項的債券面值上限由60億元降低至52億元。</p> <p>具體到一般債券選項,期限由之前的展期8.5年縮短至7年,分期還本時間相應前移1.5年,即后2.5年每半年分期還本,還本比例不變,對應7個項目收益作為增信,發行人可根據自有資金及增信資產處置情況提前安排本息兌付。</p> <p>全額長留債選項亦是如此,期限由9.5年縮短至8年,分期還本時間相應前移1.5年,還本比例不變,發行人可根據自有資金及增信資產處置情況提前安排本息兌付。</p> <p>值得一提的是,旭輝優化后的境內債方案將一般債券選項和全額長留債選項的利息支付方式都調整為利隨本清<strong>。</strong></p> <p>據界面新聞了解,旭輝境內債券重組涵蓋7只債券,涉及本金總額約100.61億元。根據重組議案,旭輝初步計劃為存續公司債券持有人提供整體債券重組方案,包括現金選項、股票經濟收益權選項、以資抵債選項、一般債權選項共四個選項,若上述選項債券持有人均未選擇,則進入全額留債長展期方案。</p> <p>業內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對比目前行業里已公布境內債方案的房企情況來看,旭輝提供的各項條款已基本達到行業內最優水平,尤其是其主力選項以資抵債,無論資產質量還是資產價值潛在的上行收益,都是最好的。</p> <p>比如取消劣后級信托份額的設置,債權人將有權享受資產價值潛在的上行收益。而且,對比已經公布境內債重組方案的房企如融創、龍光,旭輝還將利息支付方式調整為利隨本清,為一大進步。</p> <p>“這意味著債權人可以提前回收更多資金,而不是到期后一次性拿齊利息,對債權人來說是更具確定性的資金回收安排。”上述人士告訴界面新聞。</p> <p>今年以來,旭輝化債進度加快。6月27日,旭輝宣布其境外債務重組計劃獲香港高等法院批準,計劃生效日期已落實。</p> <p>在此前6月初舉行的債權人會議上,共有1250名持有總額79.33億美元的計劃債權人參與了旭輝境外重組計劃的投票。其中,有1236名持有總額73.51億美元的債權人投票贊成,贊成比例高達92.66%。</p> <p>而此次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旭輝又對境內債方案進行全面優化,方案不僅縮短了留債的償債期限、前移了還款節點,還在關鍵退出路徑上,無論是現金購回、股票置換,還是核心的以資抵債,都做出了很大讓步。</p> <p>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今年再次表達了公司“自救”的決心。接下來旭輝將經歷五個階段:通過債務重組修復資產負債表、逐步修復信用、經營留存一定資金后在安全邊際內審慎拓展、新發展模型下恢復盈利、恢復分紅。</p> <p>現在,旭輝的百億境內債重組已到了關鍵階段,若能順利通過債券人認可支持,這家民營房企將能真正“活下去、站起來”。</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6:00:02 +0800汽車早報|廣汽預計上半年由盈轉虧 特斯拉正式進軍印度市場|界面新聞 · 汽車http://www.sxxjw.cn/post/682.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h3>中汽協:嚴格防止“內卷外溢”,反內卷治理工作還在不斷深入</h3> <p>據澎湃新聞,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為嚴格防止“內卷外溢”,中汽協正在采取措施,推動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尊重當地文化和法律,保證出海有序成長。這段時間以來,反內卷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行業主流企業也主動作為,加強自律。</p> <p>“當前反內卷治理工作還在不斷深入,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匯聚行業正能量,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健康和諧的良好產業發展生態。”付炳鋒說。</p> <h3>廣汽集團:預計上半年凈虧損18.2億元-26億元</h3> <p>廣汽集團7月11日公告,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18.2億元-2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15.16億元。<span>公司于報告期內推出的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于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多個主力車型受價格戰影響,收益下滑。公司既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銷售渠道以原有4S店為主導,直營、代理、互聯網等新渠道建設落后于同行業,營銷體系效能提升較慢。</span></p> <h3>小鵬汽車兌現60天賬期承諾,多家供應商收到簽署補充協議郵件</h3><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11/175220498850008700.jpeg"></p> <p>據澎湃新聞,工信部開通賬期承諾相關窗口兩日后,已有車企向供應商發布書面通知。7月11日,記者從小鵬汽車供應鏈方面獲得了一份來自小鵬汽車的通知郵件。郵件顯示,小鵬汽車宣布將原本的付款周期統一調整為60天內。郵件提及,“基于對長期合作的長遠考慮,開始啟動簽署相關補充協議工作——付款賬期縮短至60天內。”小鵬汽車內部人士就此回應記者稱消息屬實,并表示此次調整是公司踐行承諾的體現。據悉,這是在汽車行業中就“60天賬期承諾”首批向供應商正式發送的書面通知。</p> <h3><strong>生產停滯,大眾汽車計劃今年年底關閉南京工廠?上汽大眾回應</strong></h3> <p><span>據環球網,南京工廠的生產已處于停滯狀態?據德國《商報》7月11日援引內部人士消息,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與中國合作伙伴上汽集團正計劃關停位于南京工廠的生產線,該工廠將于今年年底正式關閉。報道稱,這是大眾首次在中國這個重要市場完全關停整車制造工廠。對于上述消息,記者剛剛聯系上汽大眾方面得到的回應是,目前上汽大眾南京工廠的生產、銷售都在正常運行中,德媒報道存在不準確性。</span></p> <h3>特斯拉印度首家體驗中心將于7月15日在孟買開業</h3> <p>7月1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其印度首家體驗中心將于7月15日在孟買開業。這一里程碑標志著特斯拉正式進軍印度市場。據悉,位于孟買市中心的這家體驗中心將展示特斯拉旗下熱門車型,包括Model 3、Model Y等,并提供試駕體驗和專業咨詢服務。</p> <h3>梅賽德斯-奔馳印度公司:4-6月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0%</h3> <p>7月11日消息,梅賽德斯-奔馳印度公司公布,今年4-6月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0%,達到4238輛,創下歷史新高。該公司表示,受S級、邁巴赫和AMG系列等車型需求的推動,高端汽車銷量增長20%;此外,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157%,目前占公司總銷量的8%。</p> <h3>德國大眾暫停對美交付一款電動車,真實原因披露:美對歐關稅</h3> <p>央視新聞消息,據德國媒體7月10日報道,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已暫停向美國市場交付一款電動車。企業發言人表示,暫停原因之一是美方對該車型座椅寬度不滿意。不過,有媒體援引內部人士的話報道稱,美國政府實施的懲罰性關稅是大眾暫停交付的重要原因。</p> <p>自4月以來,美國對歐洲制造的進口汽車征收關稅從之前的2.5%提升至27.5%。據投資銀行伯恩斯坦估計,關稅政策今年可能給德國汽車制造商造成超過110億歐元的損失。</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5:32:04 +0800豪擲123億拿地,建發凌祁在上海的第一仗|界面新聞 · 地產http://www.sxxjw.cn/post/681.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blockquote class="author" data-type="1"><p><span>界面新聞記者 | </span><span class="author_name">王婷婷</span></p><p><span>界面新聞編輯 | </span><span class="edit_name">李慎</span></p></blockquote> <p><span>凌祁</span>闖過了他混上海地產圈的第一關<span>——</span>拿地。</p> <p><span>2025</span>年以來,廈門國資建發房產野心勃勃,相繼在北京、成都、杭州、重慶等多個城市拿下<span>“</span>地王<span>”</span>項目,這讓剛上任華東集群總經理的凌祁倍感壓力。他所負責片區的成績并不突出,尤其大家最看重的上海,仍一無所獲。</p> <p>直到<span>6</span>月,這個僵局終于被打破。</p> <p><span>“</span>兇猛<span>”</span>建發一出手就上百億,將上海核心區<span>4</span>幅地塊全部收入囊中。更重要的是,建發此次拿地,沒有以高溢價的代價獲取地塊,而是“另辟蹊徑”,通過協議收購成功拿地。</p> <p>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建發耗資<span>123.5</span>億元拿下上海虹口北外灘山壽里片區和新江灣別墅地塊的開發權。其中,山壽里片區作為海派文化發源地,將保留歷史建筑群并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為連接北外灘與外灘的重要文化商業節點。</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618/1de762d9ef6cae213294031b2144d90f.jpeg"></p> <p>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界面新聞,舊改、城市更新是房企長遠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建發此次<span>“</span>曲線<span>”</span>拿地,正好積累舊改項目經驗,提高自身的能力門檻,在未來地塊的遴選環節更有優勢。</p> <p><span>“</span>不過,一般這類項目都較復雜,需做很多方案,而且舊改成本不低,開發周期也較長,如何做好項目,做出彩,決定了以后會不會有更多的拿地機會。<span>”</span>盧文曦表示。</p> <p>豪擲<span>123.5</span>億拿下<span>4</span>幅地,對建發房產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布局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土拍市場競爭激烈,此次拿地金額巨大,建發房產如何確保項目的盈利空間,對于后續產品有何計劃?界面新聞向建發房產提出相關問詢,對方表示不便回復。</p> <p><strong><span>新官上任,<span>“</span>曲線<span>”</span>破局</span></strong></p> <p>在上海土拍市場<span>“</span>陪跑<span>”</span>多次的建發,終于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回歸。</p> <p><span>6</span>月<span>10</span>日,建發股份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建發國際集團下屬公司通過上海聯交所競拍取得上海虹口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海弘壽里企業發展有限公司<span>100%</span>股權,以及上海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新閎灣企業發展有限公司<span>100%</span>股權,獲取上海市<span>4</span>幅地塊。</p> <p>其中,上海弘壽里持有的資產包括位于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地區<span>3</span>幅地塊,上海新閎灣持有的資產則是<span>1</span>宗位于上海市楊浦區新江灣社區的地塊,<span>4</span>幅地塊總建筑面積達到<span>21.55</span>萬平方米,總交易金額達到<span>123.5</span>億元。</p> <p>對于地塊后續的發展,建發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未來不排除就該項目引入合作方的可能。<span>“</span>由于項目開發過程存在各種不確定性,上述關于交易提及的數據可能與公司未來在定期報告中披露的數據存在差異,以定期報告為準。<span>”</span></p> <p>近兩年來,建發在上海土地市場的公開競拍中屢屢受挫。這既是因為上海作為開發商必爭之地,土拍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在一眾實力雄厚的央國企中,建發并不占優勢;同時也與建發在前幾年四處攻城略地后選擇主動<span>“</span>降速<span>”</span>有關,失去了不少在上海的拓展機會。</p> <p>以<span>2024</span>年為例,建發在其業績重鎮上海幾乎面臨<span>“</span>失守<span>”</span>。尤其是在去年上海前六批次的土地拍賣中,建發<span>“</span>顆粒無收<span>”</span>,當時建發一名投拓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公司對利潤率有要求。直到上海土拍恢復<span>“</span>價高者得<span>”</span>,建發才通過聯合體形式拿下兩塊地。</p> <p>但在<span>2024</span>年以前,建發對在上海拿地的態度還是<span>“</span>越多越好<span>”</span>,幾乎每場土拍都有建發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span>2023</span>年建發在上海共拿下<span>4</span>宗地塊,拿地權益金額接近<span>90</span>億元;<span>2022</span>年,建發在上海也拿下了<span>5</span>宗地,拿地權益金額約<span>107</span>億元。</p> <p>沒有糧草,就會掉下牌桌,建發開始著急了。</p> <p>建發開始從<span>“</span>人<span>”</span>上做文章。<span>2025</span>年開年,建發就進行大面積管理層調動,華東集群總經理由葉耿換成凌祁。華東集群負責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和蘇北,其中,上海長期是華東集群的業績貢獻率第一的城市。</p> <p>在調任華東集群總經理之前,凌祁曾擔任海西集群總經理,業務包括大本營廈門、福州、泉莆、漳龍以及川渝、長沙、廣州、南寧等城市。在建發內部,凌祁屬于穩健派管理者,注重風險控制。</p> <p>凌祁的上任,也成為建發上海戰略改變的關鍵轉折點。很快,新的一年,建發一改<span>2024</span>年在上海謹慎拿地的態度,拿地意愿顯著增強,開始積極報名參拍各批次土拍。</p> <p>只是,拿地需要運氣與實力兼具。在今年上海這幾批次土拍中,建發要么因實力不足以與其他央國企對抗而放棄,要么就是運氣欠缺,最終與心儀地塊失之交臂。</p> <p>比如在今年<span>2</span>月份的土拍中,建發參拍的浦東新區<span>Z000602</span>單元<span>20Ea-01</span>地塊,與招商蛇口、保利發展、中海地產、浦發、華潤置地<span>&amp;</span>越秀等對手競價,最終地塊被華潤置地<span>&amp;</span>越秀溢價率<span>33%</span>拿下。</p> <p>但上海作為必爭之地,建發不甘心放棄,凌祁更不想輕易認輸。于是,凌祁決定<span>“</span>曲線拿地<span>”</span>,通過收購公司股權的方式成功繞開了競爭激烈的公開競拍環節,一舉獲得北外灘和新江灣的優質地塊。</p> <p>拿到地了,建發才有可能扭轉在上海的困局。</p> <p><strong><span>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span></strong></p> <p>此次拿到地僅僅只是建發上海新征程的起點。當關注點從土地競拍轉向項目開發、市場競爭,更大的挑戰正擺在凌祁面前:在產品力時代,如何扭轉口碑、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將直接決定建發在上海市場的成敗。</p> <p>建發在上海既經歷過高光時刻,也遭遇過信任危機。</p> <p><span>2023</span>年,樓市仍處于深度調整期,但建發位于閔行古美的項目備受市場歡迎,吸引上千組購房者排隊認籌。當年<span>4</span>月,建發璟院首開<span>512</span>套房源,累計認購<span>2522</span>組,認購率約<span>493%</span>,<span>1046</span>組入圍,入圍分<span>72</span>分,最終開盤<span>“</span>日光<span>”</span>,成為上海年度紅盤之一。</p> <p>然而,同一年,建發又因建筑品質問題,其位于普陀區的<span>蘇河望項目</span>遭<span>500</span>名業主聯名投訴。據業主表示,項目建筑主體存在大面積空鼓、褪色、脫落,門窗墻體嚴重滲水,違反合約使用大量安全不達標的劣質材料等重大質量問題。</p> <p>口碑受損,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建發在上海其他項目的去化情況。比如今年<span>3</span>月份,建發在上海入市的<span>3</span>個項目建發海閱首府、建發朗玥以及印象青城,都未能達到銷售預期,都取消了搖號,目前仍處于在售狀態。</p> <p>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產品力已成為房企競爭的核心。上海作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更是承載著市場的高期待,開發商往往贏在產品,也輸在產品。</p> <p>這期間,建發在上海的優勢漸失。數據顯示,<span>2024</span>年建發在上海的合約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均大幅下跌,對集團的業績貢獻也從第二降至第三。</p> <p>與此同時,隨著樓市逐漸回暖,各大房企紛紛加大在滬布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央國企憑借資金優勢和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張,本土房企深耕多年,對本地市場需求的把握更為精準,這些都給建發帶來壓力。</p> <p>不僅如此,建發對于<span>2025</span>年的業績目標很明確,要達到<span>1500</span>億元,未來<span>2-3</span>年要保持增長。上海作為重要戰場之一,絕不能拖后腿。</p> <p>對于凌祁而言,此次獲取的北外灘和新江灣地塊,也是建發在上海口碑重建的最佳機會。</p> <p>其中,虹口北外灘山壽里北區<span>3</span>幅商住混合地塊,包括<span> hk240B-02</span>、<span>hk241C-01</span>、<span>hk241D-04</span>。地塊與陸家嘴金融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按照規劃,預計提供<span>1.94</span>萬平方米的小高層住宅和<span>1.07</span>萬平方米的風貌別墅。</p> <p>至于楊浦新江灣低密度別墅地塊,樓板價約<span>5.42</span>萬元<span>/</span>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span>15.95</span>萬平方米,限高<span>40</span>米,未來預計將會建設洋房<span>+</span>疊加產品,將開發超過<span>1156</span>套住宅。</p> <p>建發這次也是有備而來。據透露,建發已組建銷售團隊,<span>6</span>月或將開放展廳,<span>9</span>月首批房源入市,且有望延續其擅長的<span>“</span>新中式<span>”</span>風格作為產品標簽。</p> <p><span>“</span>將產品力體現出來是最重要的。<span>”</span>鏡鑒咨詢創始人張宏偉告訴界面新聞,對于建發來說,接下來的挑戰就在于產品是否獲得市場認可,得到市場認可才能保證銷售,企業才有利潤。</p> <p><span>“</span>若建發此次能在上海打造標桿項目,不僅能實現可觀的利潤回報,更能通過溢價能力提升品牌附加值。接下來在上海無論是存量項目布局還是新增項目布局,路才能越走越寬。<span>”</span></p> <p>在產品力時代的浪潮中,<span>“</span>好房子<span>”</span>標準不斷被更新,房企也變得越發謹慎了。比如去年<span>11</span>月,同為廈門國資房企的聯發集團聯合新加坡豐隆集團斥資近<span>90</span>億元拿下的黃浦新天地地塊,到現在仍未公示產品設計方案。</p> <p>破局拿地后,真正的戰役才剛剛開打。</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5:00:02 +0800盤中必讀|國家郵政局定調反內卷!快遞概念震蕩拉升,申通快遞漲停|界面新聞 · 證券http://www.sxxjw.cn/post/680.html<div class="article-content"><p>7月10日,快遞概念盤中震蕩走高,申通快遞(002468)漲停,圓通速遞(600233)、韻達股份(002120)、恒基達鑫(002492)、德邦股份(603056)、東航物流(601156)等跟漲。</p> <h3>【板塊漲停個股】</h3> <p>申通快遞(002468),漲停價:12.1元/股,市盈率:19.62,總市值:185.2億</p> <h3>【異動原因:國家郵政局強調反對郵政快遞行業“內卷式”競爭】</h3> <p>7月10日,A股快遞板塊盤中震蕩拉升,申通快遞封漲停,報收12.1元/股,成交額達5.7億元,換手率3.3%,總市值升至185.2億元。圓通速遞、韻達股份、德邦股份等跟漲,板塊整體漲幅居前。</p> <p>今日漲停的申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初創于1993年,是我國較早成立的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快遞業務,并大力推進核心轉運中心直營化戰略,目前已累計收購了20個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p><p class="report-view"><img src="//img1.jiemian.com/101/original/20250710/175212022877733900.jpg"></p> <p>作為淘特指定官方快遞,申通快遞是通達系中產能擴張最為激進的企業,過去三年,申通累計實施179個產能提升項目,常態吞吐能力從日均4200萬單提升至7500萬單,并具備高峰期處理億級包裹的能力。</p> <p>這種產能儲備直接支撐了申通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2024年公司快遞業務量達227.3億件,同比增長29.83%,增速領跑行業;市場占有率提升0.83個百分點至12.98%,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同時,申通還計劃2025年內將常態吞吐產能進一步提升至日均9000萬單以上。</p> <p>在產能擴張的同時,申通正通過技術投入重構競爭壁壘。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計擁有424套自動化分揀設備,干線車輛達7412輛,同比增長23.7%。2024年單票快遞業務成本降至2.15元,同比下降10.94%,而月度攬簽時效縮短至44小時以內,在淘天、抖音等核心平臺的物流指數排名穩居行業前列。另外,申通在末端配送環節引入無人車技術,杭州市臨平區試點顯示,無人車日均處理近3000票包裹,人工成本下降50%,配送時效提升20%,計劃年內投運規模突破2000輛。</p> <p>在全球化方面,申通旗下申通國際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運營,擁有超150家加盟商、20條跨境專線及40余個保稅倉,實現72小時中國通達全球、48小時本地交付的服務網絡。2024年,申通國際單日處理跨境包裹超20萬件。</p> <!--------------------- &#26469;&#28304; --------------------></div>Sat, 12 Jul 2025 14:32:01 +08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精品xxxx |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韩无码视频一区 | 日韩制服丝袜片中文字幕 | 亚洲自拍色综合图区 | 国产另类69xxxx末成年亚洲成人 | 亚洲天天综合网 | 丝袜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综合网 | 自拍视频白嫩大学生兼职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免费毛片 | 成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久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 真人性做爰无遮A片在线 | 久久无码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情 |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 |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影片 | 老熟妇性老熟妇性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四区 |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 午夜性生大片免费看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无码区免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 | 国产偷国产偷亚州清高APP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尤物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AV成人无码一二三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三级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日韩 |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制服另类无码专区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 | 内射囯产旡码丰满少妇 |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