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甘肅省天水市一所幼兒園多名幼兒血鉛異常事件近期引發公眾持續關注。天水市聯合調查組日前發布通報,就233名幼兒血鉛異常和救治問題進行說明,并介紹了涉事幼兒園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彩繪顏料的情況。通報稱,公安機關已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將幼兒園投資人和園長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按照當地政府表態,這起性質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將進入后續追責階段,相關責任人難逃最嚴厲的法律制裁。

不過,此次事件發生過程和應急處置也留下多個疑問待解。而這些疑問的答案也是關鍵細節,是構成整個事件演進的核心要素,很可能會成為影響案件最后定罪量刑、追責問責的主要證據。

首先是園方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添加彩繪顏料制作食品的?添加彩繪顏料的數量和頻次究竟有多少?這在官方通報中并沒有說明。通報介紹,涉事幼兒園院長和投資人同意該園后廚人員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彩繪顏料,稀釋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警方于7月3日將剩余顏料查獲。但是,按照媒體報道,有的幼兒數月前即已向家長反映腹痛、惡心等癥狀,6月以來已經有多名家長自發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幼兒園的老師也經常會發布孩子的食物包括五顏六色的面片、玉米腸卷等。彩繪顏料添加進食品的時間和用量大小,不但會影響案件的定罪量刑,也是醫療專家救治患兒的判斷標準,不能含糊不清被忽略過去。

其次,幼兒園投資人和園長實施如此行為的動機究竟為何?天水警方負責人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介紹,園方是為“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不得不說,這個理由給人的感覺有些牽強,或者說行事邏輯過于匪夷所思。公開信息顯示,網上銷售的食用色素價格并不比彩繪顏料貴,成本對比之間,添加不安全的彩繪顏料所能獲得的收益其實并不高。如果說,園方是想以五彩斑斕的餐食增加對小朋友的吸引力,進而說服家長帶來更多生源的話,倒也可以理解。但是,為什么投資人開辦的其他幾家幼兒園就沒有被檢出幼兒血鉛異常的情況?

再有,據多名幼兒家長反映,他們曾接到天水市相關工作人員口頭通知稱,孩子的血鉛檢查結果正常,但均未看到紙質或電子版檢驗單。而最后孩子在西安檢查的結果顯示,血鉛含量大幅超標,以至于家長們懷疑地方有關部門涉嫌故意隱瞞檢測情況。這些信息是否屬實?此次事件處置過程中是否存在人為干擾情況?這都有待調查組繼續深入調查。

此外,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食品留樣需保存48小時以上。天水涉事幼兒園多名幼兒血鉛異常,也是監管部門從留樣食品中檢測出鉛含量大幅超標而確認。問題是,由于數天或數周等更長遠時間的留樣食品已經銷毀,這是否也是官方通報未能確認園方違法添加顏料時間和用量的原因?困境背后凸顯的疑問是,當地監管部門難道此前就沒有上門或主動對涉事幼兒園食品安全進行過監管和及時檢測?此次事件發生后,當地對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全覆蓋開展了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和抽樣檢驗工作,這是不是事前監管缺位?

查清事實真相,厘清關鍵細節,一方面可以平息被害幼兒和家長們的憤怒情緒,也是政府部門完善監管機制的必要之舉。目前,當地警方正在對此次事件進一步展開刑事調查,對監管失職、瀆職的人員,紀檢監察機關也已啟動調查程序。如此極端的食品安全事件,總歸是需要當地官方提供一個令公眾信得過的調查結論。

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這一領域時有發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像此次天水培心幼兒園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罕見的。針對此類惡行,必須以最嚴格的法律和健全的監管制度進行規制,杜絕類似行為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