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中國政策應對得當,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研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上半年我國GDP預計增長5.3%左右,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內需表現穩定,出口好于預期,工業生產較快增長,預計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4%。
招商證券表示,進入二季度,雖然部分月份數據有所波動,但整體仍保持增長態勢,預計上半年GDP增速約5.3%。民生證券亦做出同樣的預測。

展望下半年“三駕馬車”,分析師表示,社零消費或延續增長態勢,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望加力擴圍;投資可能繼續呈分化格局,制造業、基建投資將保持韌性,房地產投資延續跌勢;出口增速雖然面臨放緩,但仍有部分有利因素支撐。
宏觀政策層面,財政政策將繼續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特別是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力,為基建投資和民生項目托底。貨幣政策則將保持適度寬松,年內仍存在降息、降準的可能,以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展望一: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有望加力擴圍
上半年消費復蘇步伐明顯加快。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創自2024年以來月度最高增速。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5.0%,比2024年全年加快1.5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靜靜對界面新聞表示,預計下半年社零消費將延續增長態勢。她指出,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是主要驅動,2025年政策補貼規模預計會在300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容。但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居民收入增長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波動等因素,可能會對單月消費增長造成較大波動。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表示,現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退坡,未來消費活力能否進一步或超預期釋放,取決于政策加力擴圍的情況。他強調應以消費品以舊換新為支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同時不斷提質擴圍,實現從貨物補貼到服務補貼的突破,推動國內需求進一步改善。
展望二:制造業、基建投資有望保持韌性
分析師指出,2025年上半年投資領域呈現制造業邊際放緩、基建保持韌性、地產繼續磨底的分化格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一季度放緩0.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8.5%,比一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長5.6%,比一季度放緩0.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7%,跌幅比一季度擴大0.8個百分點。
國聯期貨證券分析師王娜表示,雖然制造業投資面臨外需趨緩壓力,但內部因素仍能提供一定支撐。隨著“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深化發力,相關領域的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為制造業投資提供一定的緩沖與支撐。
“我國正處于第六輪設備更替的上升通道,新質生產力培育進入加速期,下半年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進程進一步深化,將持續牽引制造業投資結構升級。”王娜在研報中寫道。
分析師表示,基建投資有望保持韌性,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集中投放將給基建投資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約21607億元,發行進度49.1%,還有一半額度在下半年待發。此外,截至上半年,全國已經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5550億元,剩余的7450億元將在下半年發行,且集中在三季度。據財政部負責人早前透露,今年安排的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有8000億元用于支持“兩重”項目,這將支撐中央主導的基建投資,有效彌補重點領域項目地方財力不足。
至于房地產投資,分析師多認為會延續下跌態勢。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基于人口周期及二季度房地產市場表現來看,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將延續收縮格局。銷售、價格和投資端均面臨壓力,政策端城市更新、收儲等支持力度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政策值得關注。
展望三:出口增速面臨放緩
上半年盡管有美國關稅政策的擾動,但在“搶出口”和“搶轉口”的催化下我國出口仍維持較強的韌性。1-5月,以美元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6.0%。
招商證券指出,盡管日內瓦會談后,美國對我國關稅已由最高峰時的145%降至40%左右,但1-5月我國對美出口金額同比依舊下降9.7%。與之對應的是,在供應鏈重構和轉口貿易下,我國對非美地區的的出口錄得增長,今年前5個月,對東南亞、印度和非洲等國家地區出口增長均超10%。
渤海證券分析師周喜認為,短期在中美關稅談判維持現狀的情形下,“搶出口”仍能提供部分支撐但幅度有限;中期隨著中美緩和期限臨近,以及美國與歐日等主要國家談判的推進,出口壓力將再次抬升,甚至不排除會有針對中國的不利條款出現,進而影響現有轉口貿易格局。另外,考慮到去年四季度的高基數將形成不小拖累,預計2025年全年出口增速或放緩至4.0%左右。
章俊指出,下半年出口仍有三方面有利支撐因素:一是全球經濟貿易雖然放緩,但“搶出口”短期仍有望帶來支撐;其次是我國產品競爭力提升,推動出口動能增強;三是不斷擴大、更加多元的開放新格局,同樣為出口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展望四: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力
2025年上半年,財政政策發揮了顯著的逆周期調節效應,具體表現為“以舊換新”補貼顯著拉動消費增長,廣義財政前置發力,發債節奏較去年顯著優化。
根據財政部數據,2025年前5個月,廣義財政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超過14.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6.6%,完成全年預算進度的34.4%,快于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也小幅高于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從政府債發行節奏來看,今年上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達到49.1%,比上年同期加快10.8個百分點。
近期,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作2024年中央決算報告時表示,下一步財政部門將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全力鞏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本面。
張靜靜表示,下半年財政資源仍然充裕,財政政策有充足發力空間,特別是中央財政會進一步加力,為地方財政和居民資產負債表提供積極修復效應。“7月政治局會議應當會對地方發債和使用進度進行集中統籌,但下半年大概率仍以中央財政發力為主。地方財政的一大亮點或在于收儲工作的推進,助力穩定房地產市場。”她說。
展望五:貨幣政策保持“適度寬松”
上半年央行通過總量與結構性工具協同發力,保持流動性充裕,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具體措施包括: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次、下調政策利率1次,新增3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新增3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并合并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額度等。
分析師表示,展望下半年,外部不確定性較強,需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且降準降息仍有空間。一方面,二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重申“適度寬松”、“加強逆周期調節”,預計流動性將保持適度寬松,另一方面,國內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當前實際利率仍偏高,存在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此外,在美聯儲降息預期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減輕,為國內貨幣寬松提供有利條件。
財信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界面新聞表示,貨幣政策寬松基調未變,但短期內加力的緊迫性下降。預計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先行,抵押補充貸款(PSL)和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有望擴容;降準大概率不會缺席,幅度或在50個基點左右;降息短期面臨較多掣肘,四季度可能視基本面變化下調10個基點。
發表評論